*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优配库
以“中国力量”守护全球代谢疾病患者健康。
2025年9月15-19日,第61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(EASD 2025)在奥地利维也纳盛大召开,携多项针对2型糖尿病(T2DM)、超重/肥胖适应症的临床研究突破参会,涵盖口服小分子GLP-1RA、GLP-1/GIP双受体激动剂及长效基础胰岛素,研究以中国患者为核心,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。同期,中外顶尖专家汇聚专场会议与圆桌会,共同研讨糖尿病与肥胖治疗前沿,为临床带来贴合实际需求的治疗新思路。
注 GLP-1RA:胰高血糖素受体激动剂;GIP: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
会议现场
恒瑞医药多项研究数据亮相EASD 2025
随着中国在糖尿病研究领域的深耕与国际参与的深化,国内创新成果频繁亮相国际舞台。此次2025 EASD年会,恒瑞医药携多项研究成果登场,其研究分别在口头报告(OP)、突破性摘要(LBA)及简短口头报告(SO)环节呈现,展现中国药企科研实力与“中国声音”。
HRS-7535(口服GLP-1RA)
新型口服小分子GLP-1RA(HRS-7535)在经二甲双胍和SGLT2抑制剂治疗后血糖控制仍欠佳的中国T2DM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
编号:LBA-39
汇报者: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任萌教授
针对二甲双胍联合钠-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(SGLT2i)控制不佳的中国T2DM患者,开展随机双盲多中心Ⅱ期研究:155例患者按1:1:1分至HRS-7535 30mg、60mg组及安慰剂组,治疗16周。
结果显示,30mg、60mg组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较基线分别降1.5%、1.8%,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0.4%(P<0.0001);基线HbA1c>8.5%亚组中,60mg组HbA1c降幅达2.6%。同时,30mg、60mg组体重分别降1.6%、2.4%,HbA1c达标(<7%)率51.0%、66.0%,远高于安慰剂组9.8%。安全性可控,未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肝酶异常(与其他GLP-1RA一致),低血糖发生率5.8%且均为1级,支持进一步研发。
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任萌教授
HRS9531(GLP-1/GIP双受体激动剂)
新型GLP-1/GIP受体激动剂HRS9531在中国成人超重或肥胖非糖尿病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
编号:OP11-64汇报者:济南市中心医院贺坤教授
针对中国非糖尿病超重/肥胖成人(BMI 28.0-40.0kg/m2,含体重相关合并症),开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Ⅱ期研究:61例患者分至HRS9531 8.0mg组(49例)与安慰剂组(12例),每周1次皮下注射,治疗36周。
结果显示,治疗36周时,HRS9531 8mg组体重较基线百分比变化较安慰剂组显著降21.1%(95% CI:-25.6%至-16.6%,P<0.0001);93.9%患者体重降≥5%、30.6%降≥25%。该药还能改善腰围、BMI、收缩压、空腹血糖、空腹血清胰岛素、HbA1c及甘油三酯水平,不良事件以轻中度胃肠道反应为主,无受试者因不良事件停药。
济南市中心医院贺坤教授
INS068(舒地胰岛素)
▎(1)针对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优配库
每日一次的基础胰岛素(舒地胰岛素,INS068)与甘精胰岛素在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
编号:SO 082-892汇报者: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蕾莉教授
在随机开放标签平行对照Ⅲ期研究中:513例经口服降糖药治疗≥8周仍控制不佳的中国T2DM患者(HbA1c 7.0%-11.0%),按2:1分至INS068组(341例)与甘精胰岛素组(172例),治疗26周后延长26周评估长期安全。
结果显示,治疗26周时,两组HbA1c分别降1.34%、1.36%,组间差异0.02%(95% CI:-0.14%至0.18%),证实非劣效;疗效持续至52周,且INS068组总体低血糖及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甘精胰岛素组,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。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蕾莉教授
▎(2)针对基础胰岛素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
每日一次的基础胰岛素(舒地胰岛素,INS068)与甘精胰岛素在基础胰岛素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
编号:SO 082-893
汇报者:恒瑞医药陈虹博士
在随机开放标签平行对照 Ⅲ 期研究中:423例经基础胰岛素治疗≥8周仍控制不佳的中国T2DM患者(HbA1c 7.0%-10.0%),按1:1分至INS068组(211例)与甘精胰岛素组(212例),治疗26周。
结果显示,INS068组HbA1c较基线降0.70%,甘精胰岛素组降0.83%,组间差异0.13%(95% CI:-0.05至0.31),证实非劣效;INS068组空腹血糖降2.40mmol/L,优于甘精胰岛素组的1.96mmol/L,且总体夜间低血糖风险显著降低,无新安全性信号。
恒瑞医药陈虹博士
此次EASD年会,恒瑞医药四项研究展现了其在代谢疾病领域的研发实力,为中国T2DM、超重/肥胖患者提供了贴合本土需求的治疗前景。
聚焦肥胖治疗革新,中外专家齐聚EASD圆桌会
9月16日,聚焦肥胖治疗革新——中外专家圆桌会在EASD会场召开。会上,中外顶尖专家直击肥胖长期管理核心困境,破解减重反弹、患者治疗负担重等关键难题。同时,深度探讨“一药多效”的综合获益及对临床指南修订的重要指导意义,并解析肥胖治疗创新的全球竞争优势与行业引领价值,为肥胖治疗领域发展提供新方向。
“圆桌会”现场
Prof. Paolo Pozzilli提出聚焦肥胖管理策略,指出管理理念从单纯控重转向以并发症为中心的终身管理,强调早期干预,提出“梯度治疗策略”;分享英国“专业主导型”、德国“混合支持型”等国际管理模式,认为未来需结合数字健康等实现个性化管理。
Prof. Julia Mader进一步解读了肥胖药物治疗新进展与趋势,提及多靶点激动剂、口服GLP-1RA等突破;展望未来十年,认为研发将侧重器官保护、联合用药、个体化治疗及提升药物可及性。
纪立农教授则结合中国人群特点,提出双靶点激动剂需在受体活性调控、减重效果、安全性等方面构建竞争力;强调依据中国患者腹型肥胖等特征,从临床场景、治疗目标等维度制定个体化剂型选择与治疗路径。
作为HRS9531减重临床试验负责人的李小英教授详细阐述HRS9531的优势,包括高剂量减重幅度大(8mg组,36周减重22.8%)、长期疗效稳定、血糖控制佳、多器官保护作用及良好安全性;并指出,新一代治疗策略推动肥胖治疗目标向“疾病修饰”转变,需更新临床指南与管理理念。
企业研发负责人张连山博士进一步解析了HRS9531研发策略,其为GLP-1/GIP双受体激动剂,采用GLP-1主导的设计策略,GLP-1R的激动活性约为替尔泊肽的3倍,且半衰期更长(7天);其独特的分子修饰还有效平衡了GLP-1受体激动剂的胃肠道副作用,兼顾高效降糖减重的同时,显著改善胃肠道耐受性。
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HRS9531“一药多效”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,推动慢病管理从“单病单治”向“多病共治”转变;未来需强化肥胖疾病认知、推进多学科协作、加强患者教育等,以改善肥胖防治现状。
“健康中国,医路同行”
2025 EASD中外专家研讨会
9月17日,恒瑞医药在EASD会场召开“健康中国,医路同行”中外专家研讨会,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,围绕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前沿进展与临床应用展开深入研讨,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贴合实际需求的诊疗思路,推动创新方案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,助力提升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。现场氛围热烈,大咖观点异彩纷呈。
中外专家研讨会现场专家合影
会议伊始,朱大龙教授、Prof. Julia Mader分别进行了开场致辞,强调了本次会议在糖尿病治疗领域交流与探索的重要意义。随后,恒瑞副总裁霍仕文发表致辞,介绍了恒瑞在糖尿病治疗药物研发方面的战略布局和投入决心。
大会讲者
从左到右:朱大龙教授致辞、Prof. Julia Mader致辞
李小英教授详细阐述了SGLT2i在国内外糖尿病治疗指南中的一线用药地位变迁及循证医学证据:SGLT2i可以全面改善代谢,心肾获益明确且安全性良好,基于此,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4版)》推荐其作为T2DM合并心肾疾病患者的一线用药;202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(ADA)《糖尿病诊疗标准》进一步明确了SGLT2i在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中的稳固地位,SGLT2i在T2DM综合管理中的重要性持续提升。
Prof. Paolo Pozzilli深入剖析了心血管-肾脏-代谢综合征(CKM)的发病机制,并提出,T2DM患者的CKM风险高,2021-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大幅增加,且心血管、肾脏并发症多发。作为中国首个原研SGLT2i,恒格列净在中国已上市的SGLT2i中具有显著的降低HbA1c、血压优势,有效改善外周血管阻力,优化血流动力学,减轻心血管负荷。多学科指南一致建议T2DM患者尽早使用CKM相关药物,结合药物与生活方式管理,对T2DM患者进行CKM风险防控。
潘琦教授指出,中国T2DM患病人数多、并发症风险高,且患者用药依从性差致血糖控制不佳,老年患者因合并症多、低血糖风险高,治疗挑战突出。恒瑞“三瑞”(恒格列净、恒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、瑞格列汀)可覆盖T2DM全程治疗,借机制互补与剂型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:恒格列净作为中国首个原研SGLT2i,24小时排糖量高达98g,高基线患者HbA1c降幅高达1.43%,利尿降压、有效减重的同时尿路感染发生率低,5A品质助力T2DM患者获益;恒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采用优质工艺专利技术,在人体内稳定吸收,实现SGLT2i与二甲双胍的机制互补,协同降糖的同时减轻体重、降低血压,保护心肾功能,真正实现每日一次,全天控糖,是患者更方便达到药物最佳剂量的治疗方案;磷酸瑞格列汀片作为中国首个原研二肽基肽酶-IV抑制剂(DPP-4i),选择特异性高,单药及联合治疗均能有效降糖,且安全性良好,不良反应发生率低,同时用法灵活不受进食限制,是老年T2DM患者的治疗优选。
大会讲者
从左到右:李小英教授、Prof. Paolo Pozzilli、潘琦教授
在讨论环节,与会专家围绕“SGLT2i单药与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实践要点”展开热烈讨论,专家们各抒己见,为临床实践和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:SGLT2i是CKM综合征治疗的基石药物,其价值远超传统降糖药,通过排糖调节能量代谢直击疾病核心病理——代谢紊乱,实现从“单一指标管理”到“心肾代谢多器官保护”的理念革新。临床中,SGLT2i能降低25%-35%的心衰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风险,延缓肾病进展、降低UACR与终末期肾病风险,还可同步改善血糖、血压、体重,预防靶器官损伤,建议尽早使用。对于需二甲双胍+SGLT2i联合治疗的患者,兼顾疗效与依从性的关键是选择FDC,一天一次服药可大幅减少用药负担。剂量上,常以二甲双胍1000mg+SGLT2i 5mg起始,平衡安全与疗效;若血糖不达标或存在肥胖等代谢异常,可将SGLT2i增至10mg、二甲双胍加至每日2000mg(最大有效剂量)。建议HbA1c>7.0%时及早联用,随访中动态调量,实现强效控糖与长期坚持的双重目标。
与会专家讨论
小结
恒瑞医药在本届EASD年会上的重要举措,不仅以本土化研究数据彰显了国人在代谢疾病领域的研发硬实力,更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与专家协作,推动中国糖尿病、肥胖治疗经验与方案走向世界。其对患者需求的聚焦、对研发的持续投入,既为本土患者带来适配治疗选择,也为全球代谢疾病诊疗革新注入“中国力量”。盼望未来恒瑞延续创新步伐,在代谢疾病及更多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领域持续突破,让中国创新价值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。
精彩花絮
“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,不代表平台立场”
阳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