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知识就是力量》九月新刊来啦!钱龙配资
本期跟随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向锦武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志杰,以及信息工程生物天文物理化学等30余位国内权威科学家见证无人机重塑未来空域。
先问大家几个问题,看看你们是不是隐藏的“无人机小达人”
西藏吉隆口岸泥石流无人机都做了什么?
全球首款大型无人蜂群母机叫什么?
无人机在地震救险中是如何工作的?
快来文章中寻找答案吧!
无人机“代表团”秀实力
01
“察打一体”——翼龙-X
我具有能够进行洲际航行的能力,最大航程超过1万公里,最大起飞重量可达6吨。我有9个挂架,最大外挂载荷2.3吨,几乎可以兼容中国现役所有机载弹药。
02
“空中生命线”——翼龙-2H钱龙配资
西藏吉隆口岸突发泥石流灾害导致通信中断、人员失联,我从3000公里外紧急驰援,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极端复杂环境下搭建了空中基站,恢复公网覆盖50平方公里。
03
“蜂巢航空母舰”——九天
我最特别的是机腹内有异构蜂巢任务舱,舱内可容纳上百枚巡飞弹或小型无人机。我还能随时更换重载任务舱,既能参与救援,也能测绘文物,还能无缝接入并指挥控制其他先进的大型AI无人机,形成立体化、智能化的“空中舰队”。
04
覆盖多种作业场景——大疆M400
我可以进行AR辅助与实时建模,还能直接在画面打点测距、绘面算面积;我能在夜间穿透雨雾作业;我抗风能力达12米/秒,适应高原极寒或热带高温环境作业。
全球首款大型无人蜂群母机
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大型无人蜂群母机“九天”。它具有大载重、高升限等优势,是能运输武器装备、执行察打一体任务的战争利器,标志着中国无人机技术的重大突破,预示着未来战争“无人化、智能化、体系化”的发展趋势。
“九天”的“空中蜂巢”设计,能释放大量小型无人机“蜂群”,在空中编织出密集有序的作战网络;其模块化设计极具潜力,还能快速换装执行物资运输、文物高精度3D扫描等任务,是真正的“六边形战士”。
地震救援全阶段的尖兵
救援初期,它们是冲锋的侦察兵。
2023年,甘肃积石山地震发生时,“翼龙-2H”化身“空中基站”,让50 平方公里内的手机重获信号。
2025年西藏定日6.8级地震,震后第三天“苍鹰 -39”在夜间巡航时发现两个红点,救援队据此找到被困的祖孙二人。
救援中期,它们是高效的运输兵。
2025年贵州丹寨县发生山体滑坡时,“方舟-360”穿梭于危险便道,仅用5分钟就完成了60公斤物资的投送,效率是人力的20倍,其避障系统还能避开危石。
救援后期,它们是细致的测绘员。
2019年四川宜宾地震后,“大疆”无人机群在26小时内完成了人类一周才能做完的工作,构建出精度达3厘米的灾区立体模型,为救援队提供了精准的“灾区密码”。
想了解更多“一飞冲天”的黑科技?
《知识就是力量》九月新刊,
和院士一起,把梦想升舱!
阳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